中国食用菌门户
文章
  • 文章
  • 产品
  • 商铺
  • 论坛
  • 视频
搜索
首页 >> 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 >>平菇 >> 平菇病害防控及高产栽培技术,栽培法
详细内容

平菇病害防控及高产栽培技术,栽培法

平菇病害防控及高产栽培技术,栽培法

 【来源】:百家号
【核心提示】:1 净化平菇连作栽培场地 连作会直接造成平菇栽培场地内外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增多、聚集,而采用轮作、多种消毒、杀虫措施,保持场
      1 净化平菇连作栽培场地
      连作会直接造成平菇栽培场地内外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增多、聚集,而采用轮作、多种消毒、杀虫措施,保持场地清洁卫生,可以减少平菇各种病害的发生。因此栽培户可因地制宜,尽可能采取多种净化场地的方法,减少连作对栽培场地的影响。
      1.1 平菇-玉米、蔬菜轮作
      对连续使用3年以上的场地采用平菇-玉米、蔬菜轮作,可有效减少平菇连作对栽培场地的影响。具体做法是:待平菇栽培结束后,去掉大棚塑料膜和覆盖物,清除废菌袋并翻耕土地后种植玉米、蔬菜,待其收获后再进行平菇栽培。
      1.2 清除污染源
      及时清理栽培场地及周围的各种草、杂物、废菌袋和污染的平菇菌袋等污染源,保持场地周围环境卫生清洁。
      1.3 物理消毒法
      平菇栽培结束后将棚上面塑料膜和覆盖物去掉,通过春、夏两季风吹雨淋和太阳暴晒,可降低栽培场地的病源菌基数。
      1.4 药剂消毒法
      密闭栽培棚使用食用菌专用消毒剂或具有熏杀作用的杀菌剂和杀虫剂,在栽培下一茬平菇前对栽培场地进行消毒可降低栽培环境的病菌、虫基数。
      1.5 高温消毒法
      将栽培设施密闭后太阳暴晒或人工加温的方法,使场地内温度达到60℃以上,并保持4 h以上,可杀死多数病菌及害虫。
      2 严把栽培环节关,培育健壮菌丝
      平菇高产抗病的基础是菌袋必须有生长健壮的菌丝,加快平菇菌丝形成生长优势,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各种病害最有效的方法,培育健壮菌丝必须严格把好以下五个环节。
      2.1 选用优质菌种
      菌种质量直接影响菌丝在平菇培养料内的吃料、生长速度、栽培成功率。优良栽培种的菌丝洁白、粗壮密集、长势均匀、菌丝前端整齐;掰开菌种有平菇的特殊芳香味,用手按培养基时有弹性;掰开菌种时不易碎,培养基中没有各种霉斑、拮抗线。
      2.2 严格选料、采用稳产高产配方
      玉米芯要选用新鲜无霉变的,不能混入太多杂质(如土、玉米穗包衣等),陈年玉米芯要在太阳下暴晒2~3 d,粉碎成直径为1~1.5 cm颗粒。新鲜玉米芯不可长时间大堆存放,以防止霉变,且要及时粉碎加水发酵,栽培配方要选用经过栽培试验的稳产高产配方。
      2.3 严格按规程进行培养料发酵
      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调控发酵料的温度、保证培养料发酵均匀和发酵合格的标准。在具体操作中,玉米芯预湿时一定要保证玉米芯均匀湿透(标准:预湿建堆1 d后手握培养料,稍用力握,手指缝间有水流出即可),石灰用量要合理(添加量为干料的1%~3%,气温越高,石灰用量应酌情增加);发酵初期要调控发酵料堆高度在80~100 cm,采用梯形大堆发酵,料堆要保温防风,促进料温快速升高;中期要调控好料温(保持料温在60℃以上),及时翻堆(料温达到60℃以上后保持24 h即可翻堆)。培养料发酵好后要及时终止继续发酵,发酵期间培养料严防雨淋。发酵好的玉米芯培养料应颜色为棕褐色、质地柔软、培养料内有较多白色放线菌,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且料不酸、无虫、无臭、不黏。
      2.4 及时散堆降温,装袋
      培养料发酵好后应在48 h装袋,防止培养料过度发酵。装袋前先摊开培养料料温降至30℃以下。菌种分3~4层(即袋两端和中间部位)放入料袋内,袋中间菌种块一定要紧贴塑料袋壁,不可深埋培养料中。
      2.5 加强发菌管理
      发菌期管理重点是对发菌场地的温度、通风、湿度、光线的合理调控,定期做好场地杀菌杀虫工作。一是控制发菌料温在20~25℃,温度过高或偏低,均不利于高产;二是保持菌丝生长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发菌场地空气清新、没有异味;三是要严格控制发菌场地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四是保持发菌场地处于较暗环境。
      3 优化出菇环境,培育健壮菇体
      健壮的菇体既可抗病又是平菇高产的前提,要培育生长健壮的平菇子实体,必须结合平菇病害发生的规律,加强出菇期环境调控,延长平菇适宜出菇期,增加出菇量。
      3.1 出菇期环境调控
      重点做好出菇期温度、湿度、通风的调控。
      3.1.1 温度
      平菇属于变温结实性真菌,对于中低温品种,催蕾阶段:料温要控制在20℃以下,一般控制在13~17℃最为适宜,昼夜温差在6~10℃最利于出菇;育菇阶段:一般场地温度控制在25℃以下,以10~15℃最为适宜。要注意低温季节出菇期采取增温保温措施,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转潮养菌期(尤其春季菌袋转潮期),出菇越多的菌袋,其养分消耗越多,菌丝抗杂菌能力较差。因此,菌袋菌丝恢复期温度要适当降低,一般袋温最好控制在15~20℃,以利于菌袋菌丝恢复和减少各种侵染病害(如平菇胡桃肉状菌)的发生。一旦有病害发生,尤其是侵染性病害发生,如黄菇病,适当降低出菇温度(调节出菇温度在10~15℃),可有效减缓病害发生和蔓延。
      3.1.2 湿度
      催蕾阶段要保持场地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出菇育菇期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85%~95%,但要注意喷水后及时通风,以免菇体表面长时间积水导致病害发生。一般来讲,温度越高、通风量越大(或通风时间越长)、光照越强,菇体表面水分散失就越快,菇体就容易失水。因此,在调控出菇相对湿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环境状态和管理措施适时调整湿度管理。当然,一旦有病害发生,适当降低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也可减轻病害发生和蔓延。
      3.1.3 通风
      通风换气可以使出菇场地内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使场地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温度接近外界。生产中要充分利用通风对设施内环境的影响,结合平菇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通风,达到既能保证菇体健壮生长,又能预防病害的发生。如一般情况下,喷水后要及时通风,预防菇体表面长时间积水导致病害发生;通过通风换气,控制出菇场地内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以下。
      3.1.4 光线
      出菇期菇房光照不可太弱,要有散射光进入,但不可强光直射,光照强度一般不超过1500 lx。
      3.2 延长适宜出菇期,增加菌袋产菇量
      低温季节增温、高温季节降温”,保持平菇适宜出菇温度,是平菇高产的重要措施。在豫北地区冬季延长适宜出菇期常用的增温方法主要利用草帘、保温被保温,利用塑料大棚的“温室效应”增温;春末降温常用的主要方法有搭建遮阳网、安装水帘、白天喷湿草帘,利用夜间低温加大通风、夜间卷起草帘(或保温被)、降低菌袋层数等方法。另外,出菇后期,利用低温季节给菌袋补肥,促使菌袋养分二次积累也可增加菌袋产菇量。


1小时快修服务

7天无理由退货

15天免费换货

满150元包邮

520余家售后网点

帮助中心

服务支持

关注我们

特色服务

13693347099


周一至周日8:00-18:00


技术支持: 多网合一技术服务中心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