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春季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食用菌春季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浙江农科院园艺所 食药用菌杂志 

食用菌春季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菌棒发菌管理技术要点

在春季进行制包作业的秀珍菇、香菇、茶树菇等食用菌基地企业,主要管理好菌包/棒发菌环境的卫生、温度、湿度等条件。除做好生产场地的清理卫生以及消毒杀虫外,需要特别注意管控好发菌环境的温度条件。浙江省冬春季多阴雨天,若遇长期阴雨低温天气,会造成菌种萌发难,成活率低的现象。
食用菌的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一般是在20~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菌丝萌发定植快,可有效提高菌包/棒的成活率及成品率。冬春低温季节生产的香菇菌棒接种后,须采取加温、覆膜保温等措施,提高培养环境温度,尽量维持正常菌丝生长温度10天左右。覆膜保温培养期间,定期观察,湿度过大,膜内水珠多,要在气温高时换气排湿,防止闷湿环境造成杂菌发生及爆发。菌丝“碰圈”后要及时散堆,同时适时刺孔增氧,降低堆码密度,加大换气频率,防止发生菌丝闷堆缺氧和高温烧棒现象。定期翻堆,香菇菌棒可10~15天一次,翻堆时发现污染菌棒及时挑出单独处理。

微信图片_20200218231645.jpg

(图:为明)

 春季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2.1  香菇菌棒春季补水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尽管气温适宜出菇,但由于香菇菌棒出过多潮菇后失水严重,往往因水分缺乏而出菇效果不理想。采收后的菌棒需进行暗光养菌,养菌时温度可控制在22~2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85%,菌棒含水量50%左右,每天定时适当通风。经7~10天,当菌棒穴孔中长出白色菌丝,并有淡棕色分泌液时养菌结束,进入补水催蕾阶段,开始一个新菇潮管理。

对香菇菌棒补水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补水量,第一潮菇采收后,培养料营养还较丰富,水分含量也较高,补水量宜少些;出二潮菇后,培养料营养减少,水分含量降低,补水量就可多些。二是须使用清洁干净的溪水或地下水,不宜使用池塘水和沟水,防止杂菌和害虫通过补水进入菌棒中,引发病虫危害。三是补水时注意温度变化,当温度高于20℃时,补水量应少或用浇水方式补水,当温度低于20℃时,补水量可适当增加。 

2.2  低温季节增温、保温出菇管理措施

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管理,若遇连续低温,正在出菇的菇房/棚要采取保温或增温措施,使菇房/棚温度维持在8~10℃以上。主要保温、增温措施有: 夜间加厚棚顶覆盖物;门上挂绒毯等门帘,早、晚关严门窗保温;晴天中午前后开门窗通风;雨雪天气仅开背风通气孔进行短时间通风,有寒流或大风天气,将门窗及通气孔关闭,以防冷空气侵袭;天晴时拉开遮盖物增加光照增温,光照强时最好在棚膜下、菌棒上方加设一层遮阳网,起到遮光保温作用。如有热风炉等加温设施的,可加热提高菇房/棚温度,但须注意防止烟气排入棚内,引起中毒。另外,菇棚的清沟排水工作也要做好,以降低雨季棚内湿度,改善菇质。


微信图片_20200218231655.jpg

(图:为明)

2.3  大球盖菇、羊肚菌春季管理要点

若开春回温早、升温快,需及早在棚膜外加盖遮阳网,或换成既有合适的光照,也可以降低棚内温度的绿白膜,维持棚内温度稳定,防止因气温剧烈波动而导致出现硬开伞、死菇等现象,有利于保障产量和质量。防春季升温快、温度波动大的管理措施,对大球盖菇、羊肚菌等温度敏感、品相要求高的菇种尤为重要。

微信图片_20200218231702.jpg
(图:为明)

2.4  黑木耳春季防流耳、烂棒管理要点

浙江省春季往往阴雨连绵,须保持排水沟顺畅、耳场不积水,有条件的可搭薄膜避雨棚,避免耳棒长时间淋雨,同时须注意保持棚内通风良好,防止春季黑木耳流耳、烂棒。
同时,黑木耳春季管理须做好耳场杂草清除、保持场地及周围环境清洁、及时清理病棒等工作,防止杂菌、害虫侵入为害,引起流耳、烂棒。

做好采收管理,及时采收,做到采大留小,采弱留壮,不漏采,不残留耳根,不触及耳芽,以免招病虫害引起烂耳。特别是在气温升高和连续阴雨天条件下,耳片八九分成熟时就得采收,可大小一齐采,避免成熟过度引起流耳。雨天采收的黑木耳,须摊晾在通风大棚内的晾架上,或装筐后在冷库内临时保存,待天晴后晾晒。

微信图片_20200218231711.jpg

(图:为明)

2.5  双孢蘑菇春菇管理要点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上年秋冬季已连续出菇的双孢蘑菇菇床,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和保障春菇产量,春菇的产量可达总产量的30%以上。 
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要及时松料和补土,以利于排除培养料中的废气,使老菌丝断裂,促进新菌丝生长,形成菌丝强势,为提高春菇产量打下基础。松料应根据菌床培养料的实际情况而定,料内菌丝生长旺盛、土层菌丝板的菌床,可增大松土强度。用竹签斜插入土层底部撬动土层,拣除干瘪的老菌丝,随后用细土补土铺平。对土层菌丝长势不旺的菌床,应采用中松或小松。松土时,用竹签撬动中上层土,然后用细土补土铺平。

微信图片_20200218231721.jpg

(图:为明)

土补土后,进行补水催蕾,先喷pH 8~9的石灰水上清液,每隔1~2天喷水1次,每平方米菇床喷水0.25公斤,使土层含水量达18%。浙江省4月份气温达15~25℃,是春菇大量发生的时期,应增加喷水量;5月份的气温常在25 ℃以上,水分蒸发量大,春菇采收也即将结束,土层含水量可提至最高限度,每天每平方米菇床喷水量约0.5公斤,争取时间,管理采收好最后一批菇。双孢蘑菇春菇喷水管理的原则为:3月稳,4月准,5月狠。春天气温波动大,喷水与通风时应注意避免寒流和干热风袭击引起的温度大波动,否则会导致大量死菇。

注意喷水后及时通风换气。初春气温低时,菇房通风和调水应在中午进行,早晚、夜间仍要加强保温。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菇中后期要以防高温为重点,白天要关紧门窗,通风换气应在夜晚或清晨进行,以避免菇房温度上升过高而引起死菇或病菇。

微信图片_20200218231730.jpg

(图:金群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应对管理措施

目前是香菇、黑木耳、双孢蘑菇等食用菌的盛产期,但近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各地采取了限制人员流动和限制车辆进出等措施。这些限制措施,对食用菌行业尤其是鲜菇的生产、采收和市场流通销售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生产基地和企业面临原料进不来、工人到不了位、采收跟不上、销售出不去、鲜菇压库严重、生产端价格不升反降等问题。而目前市场零售商户中存货基本消耗殆尽,且食用菌又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出现市场供需两难境地,不仅严重影响菇农和企业的效益,同时影响疫情防控期间的市场保供应。最近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已采取相应措施,生产基地、企业要尽快设法和行业主管部门反馈、沟通联系,办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车辆专用通行证,确保绿色通道政策的落地。
尚得不到及时解决、鲜菇压库情况严重的,可进行烘干或盐渍加工处理;在栽培管理上,通过采取遮阴、通风,降低菇棚温度、光线和湿度,降低菌棒、菌床含水量等措施延长养菌管理时间,延后出菇,减少出菇量。待情况好转后,进行补水、调温等出菇管理。

浙江省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协作组

浙江省食用菌创新团队       
金群力  蔡为明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多网合一技术服务中心